ayx直播间:支点建设担当者 “钢管专家”唐科:突破世界难题!为国家重器锻造“钢筋铁骨”

来源:ayx直播间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58:34

ayx什么软件:

  支点建设,关键在人;荆楚答卷,实干作答。在湖北锚定“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、谱写新篇”的目标中,一批批担当者以行动践行使命,用奋斗诠释担当。他们中,有在科学技术创新前沿突破的科研人员,为产业倍增注入新动能;有推动农业现代化的“新农人”,让粮袋子更稳、菜篮子更丰;有扎根生态环保一线的工作者,守护美丽湖北的绿水青山……他们勇立潮头,用各自的方式为荆楚大地注入新活力。

  9月9日起,极目新闻联合湖北省委宣传部,推出系列报道《支点建设担当者》,将镜头对准这些支点建设的“主力军”,通过他们的奋斗历程,讲述湖北以实干托举支点建设的生动故事,探寻荆楚大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背后的磅礴力量。

  从轧机轰鸣的车间,到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;从车间学徒到全国劳模,39岁的唐科扎根无缝钢管生产一线年,从解决“卡脖子”难题到突破世界难题,他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,自主研发的高端油气用管形成多项国内首创成果,为国家重器提供关键材料支撑,是名副其实的“钢管专家”。

  凭借一双巧手、一颗匠心、一份坚持,唐科在今年4月走上了人民大会堂领奖台,成为“全国劳动模范”。近日,唐科拟被推荐为2025年荆楚楷模候选人。

  2009年,大学毕业的唐科入职大冶特钢。初到单位,他被分配到新建的170钢管厂热处理车间实习,这个仅有16人的新建车间,连操作规程都要从零开始编写。加热炉前60℃的高温炙烤着皮肤,轧机旁120分贝的噪声震得耳膜发疼,水压试验时飞溅的水珠打湿工服,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初印记。

  “老师傅们说,扎根一线才能摸清钢铁的脾气。”凭着一股韧劲,为了掌握硬度检测的精准度,唐科反复练习操作硬度计,掌心磨出了厚厚的茧子;为了精准控制加热炉温度,他连续48小时守在炉前,记录下300多组温度数据,绘制出精确的气温变化曲线;为了熟悉轧制参数,他在轧机旁蹲守数日,仔仔细细地观察钢材的变形情况。16年来,他一直扎根在一线,探索中国钢管逆袭的密码。

  2010年初次参与Cr不锈钢生产,按规范采用油淬工艺时,高温钢管入油槽瞬间蹿起3米高火焰。他果断拎灭火器扑救,手背被燎出水泡。“那一次我认识到照搬规范远远不足,还要结合实际调整。”唐科说,之后他带着工友们连续72小时守在车间,反复测试水淬温度、时间与冷却速度,记录数据、调整参数,终于创造出“精准控温水淬技术”,既解决了裂纹难题,又让产品性能超油淬标准,获国际油服公司认可。

  必须打破国外技术封锁“卡脖子”的被动局面。2017年,面对探伤合格率仅76%的“轧碰碰钢”,唐科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,开启了“百日攻坚”。他为找成分最优方案通宵算配比,实验记录堆半间屋;为稳定加热温度,连续40天守炉前绘温度曲线;为优化轧制参数,反复调轧辊压力,手上油污洗了又洗,却从未抱怨。当第327次实验的监测数据出来时,产品的探伤合格率终于突破95%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  这项技术突破让该产品的年产量从200吨跃升至6000吨,成为斯伦贝谢、哈里波顿等国际巨头的指定供应商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他们创新使用的润滑剂技术,完全解决了顶头粘钢导致的内表翘皮问题,让冶钢牌不锈钢管实现了“万吨级”跨越,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。

  瞄着高强度耐腐蚀管硫化氢应力腐蚀测试通过率低的行业困局,唐科和团队创新工艺,将一次合格率推至90%以上高峰,测试时长远超国际知名公司2000小时的标准,宣告中国钢管成功突破世界难题,相关这类的产品成功替代进口产品。

  在一次次实验摸索、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过程中,唐科通过材料机理研究、实施工艺创新等措施,还自主研发出高端油气用管产品,形成多项国内首创技术成果,为国家重器提供关键材料支撑。

  “1/3时间在车间验证实践,1/3时间在实验室钻研创新,1/3时间在客户现场调研需求。”这是唐科坚持多年的工作准则。

  有一年在欧洲出差,他在10天内走访了多国企业,白天与客户沟通交流,晚上在酒店整理客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。“没时间去游玩,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接下来的攻关方向。”唐科说。

  2017年,在上海某企业走访时,看到钻铤生产车间,材料损耗高达30%,生产效率低、性能不稳定等导致产品交付周期长的问题,唐科想道:“能不能用无缝钢管制造工艺直接生产石油钻铤,让客户无需再加工?”

  接下来8个月,唐科翻阅了300多篇外文文献和技术资料,一头扎进实验室。当第一根整体成型的无缝钻铤钢管下线时,检验测试的数据显示:材料损耗降至5%,生产周期缩短至15天,各项性能全部达标。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,让中国钻铤材料实现了“弯道超车”。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代替进口,更要让中国特钢成为全世界高端市场的首选。”唐科说。

  在460钢管厂,唐科把16年的经验浓缩成《无缝钢管工艺百问》手册,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年龄小的员工。如今,他已经培养出23名青年技术骨干,其中8人成长为车间技术主管。在唐科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荣誉墙上,各种奖牌满满当当。“我相信在师徒结对这种传帮带的氛围下,会有更多劳模工匠诞生,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立下一座又一座里程碑。”唐科说。

,ayx爱体育